文雅而骚柔

英国旅行手帐(水彩笔篇)


苏格兰的博物馆通常集文物、历史、自然与设计于一身,从古代东亚转身下楼就闯入浩大的动物世界,穿过一片工业设计的洪流还能看见小而精美的时尚展厅。古今中国的部分尤其别致,展品被随意编年并紧凑地陈列着,穿越数千年的手工艺呈现出似是而非的协调性与不寻常的美感。我很少如此轻松地逛完一个体量并不小的博物馆,视野被新鲜裹挟,临行顺走了纪念品店的动物玩具与迷你水彩笔。对于手账本的操作来说,水彩笔的效率与色彩优于彩铅。事实证明,我并不坚定的选择赢得了超乎预期的画面感和趣味。(新画风将无限期续约……)


我想在进入爱丁堡后心境已然发生了巧妙的变化,在一曲令人真正舒缓与享受的背景音乐中自觉酝酿。艺术节的共鸣存在于剧院与街头,人群与空气,心灵与肢体间。我不需抱着有备而来的鉴赏心迎接艺术,也不需在喧闹的步行街和市场里有意搜集素材。在风化得有些发黑的古旧建筑边经过,瞥见露天酒吧里男男女女欢乐的喧嚣,松散而舒适的商业街在并不黯淡的天色里默默退隐,人群开始流动着向路口聚集。那晚我穿着轻薄的外套和中裙冻得瑟瑟发抖,九点的夜空蓝得分外颓废,转眼就没入黑灰,而只需大片人群里共同的欢欣鼓舞就能让我留在那个焰火绽放的街头。钻到前排交响乐团仿佛只在耳畔,天空被映照得发白颤栗,我不禁放下手机放空一刻难忘、短暂却真实的快乐。


也是在艺术节与水彩笔的共同激励下让我的画面呈现彩色。严格说来,前两幅画起源于苏格兰,成就于约克。约克是个生长在我品味上的罗马人的城市,尽管那里的温度很磨人。Single day and night,我并没有徒步太多适宜游人的景点,却对这片巴掌大又历史悠久的土地拥有莫名的亲切感。精致又不落俗套,厚重而有分寸感的唯美,便是我印象里的约克。我已记不清我是在哪一趟火车出发前被风吹走了帽子,但我不会遗忘苏格兰田野上清淡秀雅的彩虹,转瞬即逝,连带着也不会遗忘这顶斑斓又无比宽大的草帽。总而言之,我一路向南回到了伦敦。


对伦敦的初印象是携带着困倦从地铁站出来撞入视野的黄房子,伦敦的人行道标志很模糊,常常在无意识地境况中闯了红灯。可当地人具备对空街闯红灯司空见惯的狂野,久而久之自己也沦为了轻视马路信号灯的一员。第一个Apartment处在闹市外的办公区,怡然娴静;重返伦敦后的酒店与National Gallery仅有六角形的特拉法加广场之隔,某天意外目击了反对议会下台的游行示威。我在街上一阵警车轰鸣中钻回了酒店画画。有些经历注定要演绎成画面,伦敦的特色之一注定是西区剧院的经典上演。Her Majesty's theatre的歌剧魅影是永不落幕的华丽盛筵,说是“夜夜笙歌”也不为过。至少当晚很难如常陷入祥和的睡眠,即便座位不那么友好,舞台的招数难以悉数入目。但我难以忘记从舞台底下的暗房,传播至剧场上空的管弦乐演奏,以及卡司们清脆、游刃又绝美的音色在心头跳跃。


于是我完成了图3这张告别之画,那不是一张剧照或是写实之作,而是纯粹跟随情绪来描写的心中之境。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泾渭分明,但它们在我的记忆里并不那么隔阂,反之有延续和情感的共鸣。以大都市之眼光看伦敦,也许它错落碰撞的城市格局透露出不再先进的工业感,泰晤士河不太清澈的水流与街边古老却怪异的红色电话亭都在诉说这座城市在新一轮现代性冲击下的尴尬境地。但这里依然流传着永恒的故事与精神文明,用心发掘就会闯入一段丰富而美好的历史,或许也能找寻到一家不起眼却地道有品质的意大利餐厅。(考文特花园的La Ballerina非常赞,披萨和意面满足了味蕾和饥饿的心❤️)

评论
热度(5)

© 玛格丽特公举 | Powered by LOFTER